最近英特尔公司,找杨笠拍了一个广告。

整个广告的调性,和广告词都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该广告下方的评论,乃至英特尔的天猫旗舰店都被疯狂轰炸了。
无数讨厌杨笠的男性指责英特尔公司的这一选择,认为把杨笠一个对男性非常不友好的脱口秀艺人放在一个专门面对男性客户的产品代言人的位置,是对男性用户的挑衅。
之后,该公司删除了这条广告。

而,这个删除的动作,又引发了女性们的愤怒,杨笠具体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因为一些极端人士的莫名的投诉,就要被撤?

网上有评论说,英特尔这起请杨笠代言的事件,成为了一场巨型男女对立的现场。
之前,杨笠在脱口秀上曾经开玩笑,说起自己说了一些和男性相关的段子之后,就被很多私信和评论骂。

杨笠 " 名言 "
当时,大家还觉得是一种调侃或者开玩笑。
一直到《奇葩说》的辩手储殷以非常认真、严肃的态度,反驳了杨笠脱口秀中 " 那么普通又那么自信 " 的论点,才被更多人获知,原来真的有人因为杨笠的段子生气了。

" 那么普通又那么自信 " 戳到一些人的痛点,而杨笠也因此成为这部分人的攻击目标。
坦白说,我在生活中没有遇见过这类人士。
我老公,是杨笠的忠实观众。每一个段子都看过,嗷嗷待哺等着看杨笠线下。
我有一次在微博说我老公喜欢杨笠,有一个女性给我评论说:
也许是装的呢?
当时我也非常纳闷。
我想,为什么一个男士要装作喜欢杨笠?
这目的是什么?
后期我才知道,原来批评杨笠的男士不在少数,这才显得我老公像一个奇葩。
所以,他对杨笠的喜欢,被女性认为是在装。

而这件事情最悲哀的地方是,甚至连一部分女性本身,也觉得男性应该讨厌杨笠,仇视杨笠。
真的是这样吗?这部分男性的仇视和讨厌,到底有没有理由呢?
在我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正好最近去看了一场线下脱口秀。
当时演出之前,主持人就反复强调,脱口秀里可能会有一些 ZZ 不正确的地方,希望大家一笑了之,不要上纲上线。
果然,演出的时候,有一些段子不那么正确,又非常有趣。
比如说,有不少脱口秀演员是从其他地区来到上海,他们多多少少有些感受到上海的 " 排外 "。
有一位演员就表示上海阿姨们只有两个表情,一个是鄙视,一个是 " 我什么都懂 "。
我作为一位上海阿姨,听完不但没有任何不开心,还哈哈大笑。
现场大概有三分之二的上海人,大家也都在笑。
这个段子从 ZZ 正确角度来说,固然是没有的。
一是刻板印象,二是地域歧视。
但是作为上海人,为什么不觉得想要去声讨这位演员呢?
我觉得还是心态问题。
首先,在脱口秀演出中,要允许嘲笑的存在。
如果没有嘲笑,脱口秀就丧失了大部分意义。
这个嘲笑,包括了自嘲和他嘲。
而这个嘲笑,既是对社会的剖析,也是对压力的释放。

很多人喜欢拿国内脱口秀和国外的来比较,认为国内的不如国外上档次。
我个人认为并非如此。
脱口秀好笑不好笑,文化熟悉度和人物熟悉度很重要。
比如思文、程璐这对前夫妻和梁海源的关系,熟悉他们的观众就知道三个人度蜜月的笑点。
但是不熟悉的人,可能就一无所知。
国外的脱口秀,有一些他们文化中的梗,国内观众看起来就可能一头雾水。
比如嘲笑他们那边的公众人物,或者讲述地域文化、口音等等。
这种熟悉度没那么强的笑点就明显是打折的。
所以,国内观众不要小看国内的脱口秀。
我认为国内的脱口秀有着我们更容易理解的梗。
那么在 ZZ 是不是要足够正确的问题上,国内外的脱口秀是一样必须放开尺度的。
我曾经看一个黑人脱口秀演员,在一段表演说,无数次说自己作为黑人被 " 歧视 " 的一些 " 笑话 "。
种族歧视在国外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
但是在脱口秀的舞台,种族歧视和被歧视都可以当成笑话来说。
当然,你要说黑人演员的自嘲是无可厚非的,如果白人脱口秀演员嘲笑黑人就不行了。
其实也不然,脱口秀的意义就是是否足够好笑,和足够引起共鸣。
要在 ZZ 不正确中走钢丝,踩到一个大家都能意会,又不足以造成毁灭性伤害的点。
线下的脱口秀演员说上海阿姨只有鄙视和 " 我什么都懂 " 的表情,没有刺伤上海阿姨的玻璃心。
反而变成一个好笑的点。
但杨笠的 " 那么普通又那么自信 " 却戳伤了不少男性的心。
是杨笠的钢丝没有走好?还是观众的成熟度略差,不足以承担起成年人的精神压力?
由于我在生活中,无法遇到一些男士,我身边大部分认识的男性,都不会对杨笠的段子产生强烈反感。大家最多一笑了之,还有我老公这种 " 奇葩 " 非常喜欢。
于是我在网上追溯一些评论,去看了一些强烈反对杨笠的男性的微博内容。

可以感受到这些男性大部分都属于在现实生活中生活得不是很如意的人。
也许是生活的压力,造成了性格的缺陷。
又或者是性格的缺陷,造成了生活的压力。
其实人的压力和自己的性格是息息相关的。一个性格很好的人,很多是不会在生活中寸步难行的。
如果杨笠这么一句玩笑话,就会造成一个人非常强烈的反感和愤怒,那么这样的抗压能力,又如何在社会很好地生存呢?
回到英特尔事件,英特尔被默认是主要客户群是男性(且不谈这个默认对不对)。
并且应该是一些在家里喜欢打电脑、玩游戏的宅男。

这部分男性很大部分可能和社会社交能力有限,这就导致两性交往不顺,不受女性欢迎。
因此更有可能对杨笠的段子产生反感之心。
那么英特尔是不是在选人上,确实产生错误了呢?
我认为,英特尔品牌的选人并不是错误,而是超前。
超前认为所有的男士,都可能是我老公这种 " 奇葩 "。
而不觉得那些社会上反对杨笠的声音的背后巨大的威胁性。
所谓极端是最可怕的,这句话一点都没错。
为什么网上那些观点中立、温和不偏激的博主都寸步难行,讲一句话都很难。
就是因为这种中立、温和不偏激的话语很容易被极端话语淹没。
我觉得我老公也不是一个什么特别特别思想进步的人,可能就是一个普通正常直男的水平。
性别观念上,就是比较温和。
但这样的男性的声音或者话语权,远远不及充满怨气的极端男性。
比如我老公看到这一次的英特尔杨笠事件,表示非常不理解。既不理解为什么有人会投诉,也不理解英特尔撤销广告的做法。
然后他就去关心别的事情了。
他也不会去和这些人吵架。
就这样,到最后,网上大家能看到的,就都是一些极端的声音。

品牌因为这些就忽略了大部分正常男性,其实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情。
但我也理解品牌的压力,因为越极端的人越有空、有闲,他们可能会无限度的攻击。
商人做生意,最重要是和气生财。
既然这个代言人的选择错误,估计也就息事宁人了。
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英特尔在选择杨笠的时候,就想到可能会遭遇的攻击。
但是品牌觉得引发网络争议,反而可以提高品牌关注度。
不排除有这种可能。
但无论如何,杨笠在这件事情中,再一次以一个普通女性的立场,被推到了极端男权人士的对立面。
甚至有人在评论里把杨笠和蒋劲夫以及鲍毓明做类比。
认为找杨笠代言英特尔,是等于让蒋劲夫、鲍毓明代言女性产品。

这两位一位是暴力伤害女性的犯罪人,另外一位因为在自己误以为(是被欺骗,但是他自己也这么认为)女性刚满 14 周岁的情况下,和女性发生关系,被政府驱逐出境。
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伤害行为。
而杨笠只是在脱口秀表演中说了一句 " 那么普通又那么自信 "。
这样的类比合理吗?
这样的类比合适吗?
也由此可以看出这些对杨笠有强烈反感的人群素描。
比较可悲的一件事情是,现在社会的很多运作,却往往是被这些人推着走的。
因为很多人都似乎觉得不要去得罪这些人。
就像大家总是说看到负能量的人要躲开。
这些道理都没错,站在品牌角度,有些网友觉得似乎也确实不能责怪品牌到最后删微博的 " 缩卵 " 行动。

但也有些网友认为英特尔既然选择了杨笠,就应该勇敢到底。顺应极端,其实也是一个非常不好的示范(特别是网上有疑似英特尔客服辱骂杨笠的截图之后,更让人产生反感)。
但归根结底,俗话说 " 有理不在声高 "。
我相信社会上还是正常人多。极端人士最重要的是去想想如何改变自己的性格,让自己开朗一些,更好地生活,而不是在一些大家调侃、幽默的领域上纲上线。
脱口秀这个艺术形式的存在其实就是很好的一个渠道。
是为了让世界多点笑声。
脱口秀演员固然在寻找笑点的同时要把控好尺度,违法乱纪、伤害生命的话固然不能说。
但观众放轻松的心态也非常重要。
如果生活压力很大,如果情绪很不好,其实脱口秀可以是帮助大家解压的方式。
脱口秀演员常常因为喜剧创作而产生悲伤的情绪。
因为喜剧的内涵是悲剧,特别是一些拿自己开涮的段子。
但有时候,人们还是需要有一些这样自嘲的觉悟,是把人们从极度膨胀中拉回来的好办法。
不要责怪杨笠,如果真的普通又自信了,收敛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