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卧底自杀群的父亲,他的故事让人泪目

卧底自杀群的父亲,他的故事让人泪目

成都49中监控视频公布后,我们终于等来了16岁男孩小林的死亡真相: 自杀。 警方提供40秒的视频里,他坠亡前的活动轨迹,被一一还原。 在那半个小时,小林独自在学校无人的地方四处游走,在空荡的水泵房反复割腕。 最后爬上实验楼5楼平台的栏杆,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警方在走访调查后了解,小林在学校和老师、同学并无矛盾,也没受过什么体罚、辱骂、校园欺凌。 可从去年6月开始,他与QQ好友的聊天记录里,总是出现自我贬低、自我否定的话语。 还曾写下:“天天想着四十九中楼,一跃解千愁。” 在水泵房独处的12分钟,他垂下头坐着,情绪低落,不停用右手里的刀,划着自己左手手腕。

自杀的念头,不知从何时起,也不知为何,早就藏在了少年的心中。 最终,他做出了让人痛心的决定,只给无法接受事实的母亲,留下了永远的疑惑。

新华社采访截图 年轻生命的逝去,让人无法平静,可这背后,有一个更哀伤的事实: 这从来不是我们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悲剧。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自杀死亡在中国,是15-34岁年轻人死亡的第一大原因。 百度搜索「青少年自杀」,弹出来的3千多万条结果,让人不忍卒读。

每一个放弃自己的孩子背后,都站着不愿接受、不敢相信的父母。 他们一遍遍问自己:我的孩子明明好端端的,怎么就走到了这一步? 前几天,我在「冰点周刊」读到的一位父亲丧子之后的故事。 和小林的母亲一样,儿子自杀后,他始终无法面对,发了疯似的想找到这一切背后的原因。 直到有天,他登上了儿子的QQ号......
在2020年5月12号之前,徐世海从没发现儿子徐浩宇有什么不对劲。 在所有人的记忆里,17岁的他阳光开朗,温暖善良。 1米86的身高,长得很帅,总会在爬山时帮同伴背最重的包。 有同学花光了生活费,他就拉着对方一起吃饭。 他还喜欢画画,常畅想自己毕了业要干美术工作。 疫情时,还曾画了幅肖像,致敬抗疫的白衣天使。

图片来源:冰点周刊 5月11日晚上徐世海回家,儿子贴心地给他倒了茶,洗了衣服又拖了地。 可第二天一早,小区保安敲开了他的房门,问: “有个孩子从顶楼跳下来了,是不是你家孩子?”

徐世海的世界从那一刻崩塌了。 他怎么也想不明白,一个优秀、随和、积极向上的大男孩,到底为什么草草结束自己正将徐徐展开的人生。 翻遍儿子的遗物,却找不到一个答案。 走投无路,他打开儿子的QQ号,进入徐浩宇最常去的聊天群。 没想到在那里,发现了一个陌生、黑暗的世界。 群里,都是些十几岁的孩子,聊的,全是关于“死亡”的话题。
“活够了,真的够够的。”“死了才能解脱。”“我走了,你们来不来?”
负能量充斥在整个群里,很多孩子还会相约着“结伴自杀”。 原来,儿子徐浩宇不知从何时起,早就陷入沮丧的低谷。 又在「自杀群」中被绝望的情绪煽动,迈出了最后的那一步。

 

徐世海错愕万分。 起初,他怎么也想不通这些涉世未深的孩子为什么对世界抱有如此大的失望。 小时候因为家里穷,他自己初三没上完就出去打工,干过工地,同时打过几份工,才在城市扎稳脚跟。 在一篇文章中,他曾写: “现在的孩子,不必为一点零食绞尽脑汁,不必为一件新衣服辗转难眠,更不用为一点学费忐忑不安。” 怎么就不想活了呢? 可在「自杀群」里呆得越久,他越是发现,一代人有属于一代人的烦恼。 有个女孩,参加动漫展,结果被人骗到酒店,拍下裸照,身份证号、家庭住址和父母联系方式通通被掌握。 她不敢告诉家人,只能想到去死。 有个中学生,被同桌发现了隐私,长期被勒索。 同桌甚至拿走了他一学期的生活费,给自己买手机。 还有个初三的女孩,因为一次考试失利从“精英班”掉进了“普通班”。 她急得每晚做题到深夜,常常抽自己耳光,用圆规刺伤自己,冒出了自杀的念头。 徐世海这才明白,时代塑造着人,也局限了一个人想象痛苦的边界。 大人们总觉得,有吃有穿有书读就是最大的幸福,可在孩子小小的世界里,自尊、隐私、学业、社交,无处不在的压力,都让他们柔弱的肩膀不堪重负。 处在崩溃边缘的孩子,倘若又遇上家长一句“无病呻吟”的指责,或是「自杀群」里苦丧气氛的感染。 就像一个汽油桶,迅速被火星引爆。

徐世海愧疚地想到,儿子去世前,学业极重,每天5点起床,晚上10点多回宿舍。 是不是在重压、苦闷之下,儿子就此绝望? 那时如果有人拉他一把,是不是一切都会不一样? 为了儿子,徐世海做了一个决定。 假扮成十几岁的学生,潜入「自杀群」,将那些迷茫沮丧的孩子,从自杀的边缘拉回来。

一个45岁的中年男人,就这样卧底在了各种平均年纪十四五岁的QQ群中。 在这里,徐世海装成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孩子”。 他研究年轻人发的说说,学网络用语,翻遍了关于青少年心理的书。 为了跟上“潮流”,他每天还去附近中学门口“蹲点”,听那些上下学的孩子都在聊什么。

年轻人的群,总是通宵达旦热闹,徐世海也跟着熬夜。 时刻提防着,有人发轻生言论。 一旦遇上,他就马上“行动”: 申请加好友,设为“特别关注”,私聊开导。 有天深夜,一个男孩发了一句“再见”,就爬上了宿舍楼顶。 徐世海赶紧发消息:“在吗?”“怎么啦?”接着陪他聊了5个小时。 凌晨4点,男孩终于对他说:“放心,我已经想开了。” 徐世海长舒一口气。

那些在很多家长眼中不足一提的“小情绪”,在徐世海眼中,都需格外敏感小心。 他从不关机,始终开响铃模式,走路攥着手机,睡觉就贴在枕头边放着。 因为害怕错过任何一条孩子的消息。 睡着的时候,手机响了,就强迫自己清醒过来,在黑暗中回复。 开着车的时候,信息来了,他就靠边停车,熄火专心陪聊。 不知有多少次,在车上从天黑坐到了天亮。 “不管遇到什么事,不方便跟家人说的都可以和我聊。”徐世海总是这样告诉陌生的孩子。 一个18岁的男孩告诉他,自己不开心,但父母觉得他是衣食无忧开始“作”,老师也责备他。 他越来越敏感、自我怀疑。 徐世海就陪他一聊聊到半夜2点,给他发段子。 对方回复的一句“哈哈哈哈”,就能让徐世海欣慰很久,觉得成功了。 一个上高二的女孩告诉他,自己是家里学历最高的,背着全家人的期望。 可她真的学不进去了。父亲急了,骂她“就是在等死”,不再给她生活费。 女孩怀疑亲情,几近绝望。 徐世海温柔地对她说:“全国学生那么多,都去清华北大,也坐不下呀。” 劝她别害怕,别着急:“人生就像心电图,起起伏伏才是活着,一马平川不就废了。” 他还在空间,写了一篇《给高三孩子们的一封信》,告诉孩子们,不必把人生押在高考这一关。 “就好比我们到了电影院,不管进去哪个放映厅,都有精彩的故事。” 为帮那个被同桌勒索的中学生,他给勒索者打电话,自称是警察。 电话那头紧张地挂断后,求助的中学生收到了同桌的道歉和欠条。 孩子感激地说,徐叔叔,以后我参加工作,挣到的第一份工资就给你。 徐世海笑笑:“重要的是你要好好活下去。”

图片来源:冰点周刊 失去至爱的徐世海就这样穿梭在各个自杀群,笨拙却细腻地,倾听和回复着每一个孩子的心。 在他的劝说、帮助下,越来越多的孩子走出了自杀的冲动,30多个自杀群被举报处理。 可他比谁都痛苦。 每一次救助,都是一场噩梦重演。 如果拯救失败,他会痛哭,因为他又失去了一个孩子。 拯救成功,他也会流泪,因为如果他早点这样关心孩子,结局可能就不一样。 走在路上,看到和儿子相似的背影,他总是忍不住上前拉住对方。 轻轻问一句:“吃饭了吗?”
徐世海坐在儿子生前给自己画的漫画前图片来源:冰点周刊 内心再折磨,徐世海仍在坚持。 因为他坚信着一句话,也时常说给求助的孩子听: “其实对父母来说,没有什么,比你们活着更重要了。”
这是一个太悲伤,又太动人的故事。 一个本就破碎的中年男人,提供了一份愿意理解的善意,蹲下来,保持和孩子视线齐平的高度,用行动告诉他们: 这世界上,有人在爱你,有人在关心你。 如果,那个3天前纵身一跃的成都49中男孩,那个2天前从教室外跳下的湖北女孩,那个半个月前在宿舍刺死自己的郑州大二男生,那个一个月前在寝室服毒的济南女大学生...... 那些在儿童发展中心数据的显示中,每年自杀的约10万青少年们。 如果他们都能在最脆弱的时候,被这样拉一把,被温柔的善意抚慰。 或许,就不会独自走上那条黑暗的绝路。 只可惜,再难以接受,悲剧也成定局。 但还有更多在崩溃边缘踟蹰的孩子,我们仍可以补救。 我有很多话,想跟全天下的父母和孩子聊聊。 我想告诉所有父母: 别用你成年人的价值观,去定义孩子的世界。 对成长于过去的我们来说,苦就是因为家里穷上不起学,就是一年穿不上一件新衣服。 年少时粗糙的磨砺,也练就了我们强大的内心。 所以很多人对孩子的“懦弱”无法理解:不就是读个书吗?不就是没考好吗?有那么多不开心吗? 但正如我前面说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痛苦。 现在的孩子,活在密不透风的教育压力中,承受着同学、朋友的社交压力,还可能遇上网贷、诈骗等恶劣事件。 你不理解,很正常,就像你和你的父母,也一定在很多观念上有隔阂,但这并不影响爱意。 所以一定记得,当你的孩子流泪,情绪一落千丈,流露出负面情绪时。 千万不要傲慢,更不要用你不信任的手,指责那个本就灰心丧气的孩子。 记得告诉ta,别害怕,别心慌,有你在。 不要向前坠落,向后倒吧,你就在ta身后,随时准备着一个柔软的拥抱。 我还想告诉所有孩子: 人生最大的错觉,莫过于以为我们只是为了自己而活。 失去孩子的父母有多痛苦?看看徐世海就知道了,终日以泪洗面,哀莫大于心死。 也想过一万次放弃,但为了自己的父母,他仍在努力生活。 因为孩子好好活着,对父母就意味着一切啊。
图片来源:南都周刊 也许你会因为一场失恋郁郁寡欢,因为得不到别人的认可觉得世界暗淡无光。 可再绝望,也记住一句话: 别以为自己卑微又低下,因为父亲曾把你举过头顶;难过时也要记得笑,因为妈妈许的愿望是希望你天天开心。 这一生真的很长,我们要经历的事情太多了。 当你觉得无法走出当下的困境,产生逃避一切的念头时,请忍一下,一下就好。 只要你捱过人生最灰暗的那几分钟,往后,一切皆有可能。 也许多年以后,已经站在阳光中的你,想起那个灰暗的一天,会发现: 人生,真的是太好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文字亦包括在内)为网络用户上传并发布,不代表参考消息网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侵权直接联系Q-30513-26917。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qsbwx.com/read/3944.html

环球知识作者

参考消息网是一个生活知识的参考平台,传递有温度的生活消息百科,这里海涵生活百科、文化百科、美术百科、手工百科等全面的百科知识,为用户提供高效,准确,有价值的参考。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277190201@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