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的雄狮(中国是沉睡的雄狮)
中国是一支沉睡的雄狮,估计很多的朋友都是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拿破仑这位法兰西帝国的缔造者说的。
然而中国是沉睡的雄狮,最初真的是拿破仑说的吗,答案现在已经基本可以确定,是否定的。
(大自然中的睡狮)
按照现在流传出来的说法,这句话是拿破仑在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的时候说的,而且据说在说完了这句话以后,第二年就死亡了。
所以针对这一点的话,很多人就提出了疑问,当时的拿破仑在被流参考消息网放到了圣赫勒拿岛的时候,可以说生命安全已经是无法得到了正常的保证,用我们的一句谚语来说的话,那就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可以说此时的拿破仑是已经属于自暴自弃的时候,哪还有什么心情关于远在海外的清朝,再加上那个时候,清朝的国力相对来说,还能看得过去,而反观拿破仑的处境,可以说以拿破仑的智慧,怎么也不会将此时的清朝和睡狮联系到一起的。
(拿破仑画像)
再加上费约翰等人都认为拿破仑将当时的中国比作睡师是难以确认的,属于谣传,所以说,关于中国是沉睡的睡狮的说法出自于拿破仑已经是基本可以确认属于是谣传了。
那么关于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是从何而来的呢,这个可能还和被称为饮冰室主人梁启超有关系的。
一、中国如佛兰金仙之怪物
在1898年的4月21日,保国会上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为了督促当时的中国的士大夫奋起,为当时的社会添加一些新的能量和动力,梁启超在此次会议上进行了一次演讲说。
(梁启超画像)
嗟乎,昔曾惠敏写了《中国先睡后醒论》,英国人乌理西(当时英国的子爵,担任了全国陆军统帅),谓之中国如同佛兰金仙之怪物,纵之卧则安寝无为,警之觉则是奋牙张爪,盖皆于吾中国有鱼余望也。
这里面的佛兰金仙就是佛兰肯斯坦,而这里面提到的佛兰金仙之怪物是英国著名的女作家玛丽雪莱创作科幻小说中的一个角色,是一个人造人,当时这本小说引起人们关注的时间是在1818年的时候。
所以英国子爵乌理西是出身于1833年的,所以说按照实际逻辑来进行计算的话,乌理西说出这段话是属于在情理之中的。
当时梁启超在引用这段话的时候,为什么会知道是乌理西说这段话的时候,我们暂时还是无法得知的,当时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梁启超在1898年的演讲当中,将乌理西的这段话引用了。
至于为什么我们将佛兰金仙之怪物和和沉睡的睡狮联系起来,这个要和曾纪泽(曾惠敏)的《中国先睡后醒论》结合起来,在《中国先睡后醒论》当中,隐隐的提到了佛兰金仙之怪物实际上就是睡狮。
(中国先睡后醒论)
这样就将佛兰金仙之怪物和睡参考消息网狮联系起来了,这样说的话,我们在可以说是在那个时期中国的象征的“睡狮”的这个形象,实际上已经在1898年的时候,已经提到了。
总结起来,也就是说“睡狮”、“乌理西”、“佛兰金仙之怪物”之间就是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的。
二、睡狮的出现
前文我们说过,佛兰金仙之怪物乌理西仅仅是隐隐的将其和睡狮联系起来。
在梁启超的保国会的演讲以后,关于佛兰金仙之怪物,梁启超曾经谈论过两次关于当时的中国的睡狮的说法。
第一次是在日本流亡的时候,在1899年4月份的时候写的《自由书动物谈》当中提及到的。
年轻时候的梁启超
在《自由书动物谈》当中,采用了转述传闻的方式来描写关于弗兰肯斯坦(佛兰金仙之怪物),在《自由书动物谈》当中,梁启超说英国人称“佛兰金仙”的怪物其实在英国博物馆之内,而且长着狮子的模样,对于这些的描写,曾纪泽也将其译为“睡狮”和“先睡后醒巨物”,这样的话,实际上就将“佛兰金仙”和“睡狮”进行关联起来了。
三、曾经的狮子
不知道你想到过没有,关于狮子这个称谓在某段时间是用来称呼英国的,而不是中国的。
如果有可能的话,大家可以查询一下在英国和美国最大的报纸上的《泰晤士报》和《纽约时报》上面的数据库当参考消息网中,也许可以搜索到很多的称呼,向什么衰落中的怪物,海怪什么的。
但是基本没有将中国比喻成狮子的用例,提到中国,有很多都是用到了“龙”这个字的,而狮子这个字基本都是称呼英国的。
(龙的画像)
甚至在当时的英国的大众性的漫画杂志上《笨拙》的两幅插画当中,中国甚至都是被描绘成了恶龙。
在甲午战争时期到戊戌变法时期,日本的报纸上也没有将中国称呼为“睡狮”,在1898年1月23日《读卖新闻》当中的社论当中,狮子用来比喻对于东亚的国际局势一直保持观望的态度的英国。
关于这段《读卖新闻》当中的描述原文是:
睡狮醒来,多年以来,人们称英国于东亚沉睡不醒,嘲讽其优柔寡断,责骂其迟钝愚鲁,现今竟然猛然睁开了眼睛。腊月以来,英国舰队调遣骤然地活跃起来,其势恰巧如猛狮驱于旷野当中。
这段论述是在戊戌变法前夜的时候,围绕中国的动向,其中的“睡狮”基本特指的就是英国,直到20世纪以后,日本才开始渐渐的称呼中国为“睡狮”。
(油画中龙的形象)
就像在1905年的时候,《东京日日新闻》对于中国就是有这样的描述:
盛享清国近世大外交家之名,到今天仍然不衰的曾纪泽氏,十数年前介绍清国与列强时曾经称,清国乃睡狮也。
所以这个睡狮就和梁启超的睡狮是对应了起来了。
四、结语
从时间逻辑我们可以推断,日本的“睡狮”的说法,有可能是经过了梁启超启发的,然后经过中国的普及再传到日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