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后按照套内面积纳入房产证,地产商和二手房也必须按照套内面积销售,可能会造成一套房子有两个单价,一个是按照建筑面积计算的单价,一个是按照套内面积计算的单价。 套内面积单价肯定高于建筑面积单价,但要逐步统一,最终建筑面积单价将被抛入历史。
按照套内面积计算,如果以后再计算的话,其实房产中心收取的费用可能是受影响最大的,因为以前他们是按照建筑面积收取印花税和增值税的,所以以后就按照套内面积来计算。 所以这也是目前试图改变时遇到的难题。 这方面每年涉及的金额非常巨大,可能以千亿计算。
前期如果实行套内面积,会有两个价格。 按建筑面积算的单价是现在的市场价,所以按套内面积算的单价肯定高很多。 如果一套房产的得房率为80%,按照建筑面积计算单价为10000元,那么按照套内面积计算的单价就变成了12500元。 未来会随着市场房地产价格的波动慢慢调整。
但是按照套内面积,可以摆脱地产商的各种套路,也可以让购房者清楚自己的使用面积。 明白买房而不是迷茫才是市场经济应该恢复的道理。
公摊面积是否取消引发争议。 公摊面积是否得到有效利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开发商的良心。 如果配套设施不完善或者公摊面积部分长期闲置,那么公摊面积就真的没必要了。
但是如果取消公摊面积,就面临房屋面积重新计算的问题。 针对房屋的套内面积,有一部分在购房前已经向购房者列明,但也有一部分没有列明,导致购房者无法准确说出自己房屋的实际获房率。
没有人会亏本买卖。无论“公摊面积”取消与否,经营者都会以自身利益为重,希望获得更大的利益。 “公摊面积”取消后,运营商无非是“改切法”,将“公摊面积”所代表的成本和收益合并分摊到房价中。
但是从长远来看,让房价和可售面积更兼容,更透明,一定是好事。 刚开始的时候,你需要忍受痛苦。
“再聪明的买家,也比不上卖家。”买卖双方围绕房子的斗智斗勇,永远不会随着“公摊面积”的取消而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