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去年各省蔬菜产量数据显示,全国有5个省份蔬菜产量超过5000万吨。其中,山东以8801.08万吨位居全国第一,其次是河南7607.15万吨,江苏5856.57万吨,河北5284.21万吨,四川5039.09万吨。
目前特大城市对蔬菜的需求基本形成了完善的流通体系。数据显示,到2020年,农副产品市场将成为中国城乡农副产品流通大动脉,覆盖所有大中小城市。其80%以上的鲜活农副产品通过批发市场提供。通常,城市规模越大,比例越高。
对于地理位置不同的特大城市,遍布全国的纵横交错的蔬菜通道也提供了重要的补充。
一般来说,特大城市很难完全缺粮,一个重要的前提是保证物流畅通。
特大城市并不总是像广州那样把蔬菜自给率提高到100%。在特殊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暂时的蔬菜短缺。在这种情况下,有足够的对策吗?
事实上,对于这场突如其来的“抢菜热”,成都和深圳也主动应对了可能出现的蔬菜短缺。据介绍,成都不少保供企业增加了蔬菜调拨渠道,如从昆明、山东的蔬菜基地到成都;深圳最大的“菜篮子”企业也选择增加库存,菜源主要是云南、广东、山东。
从数据上看,山东确实是当之无愧的蔬菜种植大省。但是,光靠产量大,还不足以显示山东蔬菜的竞争力——背后是完整的蔬菜流通供应链。
寿光是蔬菜信息、价格、营销、物流、仓储、加工的高地。它不仅是中国最大的蔬菜集散地,也是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平均每分钟有8526公斤寿光蔬菜销往国内外。
当地蔬菜减产或运输中断不会影响大城市的蔬菜供应。在流通受阻,大城市成为“孤岛”的时候,在一定时期内为居民“菜篮子”提供保障的是郊区菜地,是城市本身的供给能力。“现阶段我们讨论的是大城市的蔬菜自给,一个前提是‘应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