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人员最近在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发现一处西汉时期大型墓地,出土了80多件精美的汉代铜镜,陕西发现两千年前大量铜镜。这些铜镜形制各不相同,大的有20多公分,小的只有6公分左右,纹饰有星云纹、云雷纹、草叶纹和“常乐未央”、“家常富贵”、“长毋相忘”等。
考古人员发现,这些铜镜中有的保存特别好,经过清理修复之后,仍然光可鉴人。新出土的大量铜镜也为研究关中地区汉代尤其是西汉早中期的物质文化,提供了丰富宝贵的材料。
网友:照了会现原形吗?
汉代是铜镜发展的繁荣期。本文通过对陕西地区出土的500余面汉代铜镜纹饰、铭文的研究,探索汉代人的审美风尚、哲学观念、宗教意识和社会思想。第一章:梳理陕西汉镜出土概况,研究汉镜纹饰的分类及其审美特征。陕西出土汉镜种类多,品相好。在梳理考古界已有资料的基础上,笔者还从各考古期刊上搜集了 2007年至2017年间陕西地区新出土的32面汉镜,分别介绍了它们的纹饰、铭文、出土地点、名称等。本文将陕西汉镜纹饰分为几何纹饰、天象纹、植物纹、动物纹、人像纹饰、“TLV”纹、铭文纹等七个类型。可以说,汉代铜镜创造了一个富有生命的、气息流动的艺术世界。它的纹饰脉络具有形神皆备的生命之美,它重复、发散的纹饰结构具有节奏之美,它布局的对称产生均衡之美,它布局自由却不失和谐之美。第二章:论述陕西汉代铜镜纹饰中蕴含的汉代人的哲学观念。陕西汉代铜镜纹饰外圆内方的基本造型体现了汉代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念;铜镜纹饰丰富饱满又整齐有序的排列,体现了汉代人对宇宙生命生生而有秩序的哲理性体验。铜镜纹饰中的十二地支铭文反映了汉代人的时间观念;柿蒂纹饰与四神规矩纹饰的布局则表现了汉代人的空间观念和阴阳五行思想。铜镜上生意盎然的动植物纹饰,体现了汉代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铜镜铭文尊崇“天”、“帝”,镜钮的中心位置体现出汉代人对于“天”、“帝”绝对权威的重视。第三章:分析汉代铜镜纹饰中的宗教意识。陕西汉代铜镜受到南方楚镜巫风的影响,加之汉代“天人感应”和道教思想盛行,汉代从皇帝、贵族到普通百姓都相信神仙世界的存在,铜镜因此被赋予神秘的宗教意味。铜镜上的动植物纹饰、天象纹饰、羽人纹都有其特殊的宗教内涵。羽人是引导成仙的工具,体现了汉代人对“羽化成仙”的祈盼;铜镜纹饰中的玄武形象和龙虎对峙纹饰则表现了汉代人的生命崇拜意识;铜镜中许多动植物纹饰都是祥瑞之物,具有政治清明、吉祥美好的理想和寓意。第四章:通过对陕西地区出土汉代铜镜铭文的分析,透视汉代人的社会风尚和道德情怀。“家常富贵”、“长乐未央”、“长宜高官”、“宜酒食”等铭文体现了汉代人对世间幸福和富贵生活的向往;“长毋相忘”、“愿永思而毋绝”表现了汉代人崇尚恒久的爱情、友情的社会风尚;“与天相寿与地相长”、“宜子孙”等铭文表现了汉代人对生命长寿和家族生命长久的期盼;“风雨时间五谷熟”、“天下大明”等铭文体现了汉代人对国泰民安的期盼和赞美。汉镜中还有许多铭文崇尚人格正直、“忠孝”及言行合于礼法等,表现了儒家的道德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