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晚间消息,近日,“人大法学院考研复试泄题”的话题在网上引发关注。为此,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9日晚发表声明称,经调查、取证,在该校法律(非法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复试期间,有22名复试考生确实存在在微信群中实质性透露复试内容等违纪行为。经学校研究决定,取消这22名考生一志愿复试相应科目考试成绩,给予计零分的处理。
今日,据中纪委网站,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获得高分成绩,复试成绩却为零分,问题出在哪里?日前,中国人民大学法律(非法学)硕士专业学位部分考生“复试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成绩为“零分”一度引发热议。4月9日晚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官网发布声明,对备受关注的热点事件作出回应。
部分考生违反考试规则和考试纪律是因,复试成绩为零分是果。从通报内容看,2021年人大法学院法律(非法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复试期间,部分考生于该专业复试正在进行、尚未结束时,在考生自发建立的微信群“21人大非法本法硕统分群”中透露复试内容。人民大学接到相关反映后迅速启动调查核实程序,经过全面深入的调查、取证,最终认定“21人大非法本法硕统分群”内有22名复试考生确实存在实质性透露复试内容等违纪行为,并取消该22名考生一志愿复试相应科目考试成绩,给予计零分的处理。
因为破坏考场秩序、复试成绩为零分,长期备考的努力一下付诸东流,可惜吗?答案是肯定的。对于考研的莘莘学子而言,从最初确定报考哪所学校,到备战时阅读资料、自主复习,从焦灼地等待笔试成绩再到全力以赴准备复试,其间不仅要面临诸多学业上的难题,还要经受是否能够成功的心理煎熬,如果没有定力、没有毅力、没有耐力很难坚持下来。而且,由于竞争激烈,有的考生往往要经历二战、三战乃至四战,才能进入心仪的学校。此次被判零分的考生中,有的已是第3次走上考研之路。可以说,考研的历程既是一场脑力体力的较量,也是一次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的比拼。
然而,相较于考研历程的种种心血和努力化为泡影,一些考生只学书本知识、不上社会大课,缺乏规则意识、违背诚信原则的问题更令人深思。作为一场数百万人参加的全国性大型考试,考研不光考学识,也是对规则意识的一次考验。在一些人看来,考后交流复试经验是很寻常的一件事情,谈不上违反考场规则这么严重,但如果深思细想恐怕不那么简单。须知,复试是国家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研究生培养质量及教育公平,事关广大考生的根本利益。《诚信复试承诺书》及《复试考场规则告知书》上要求“不保存和传播复试内容”“考后不得向他人透露招生考试内容”,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考生既然签署了承诺书,就应该了解和遵守复试的要求和规定,而不能将其视为无物,把承诺忘在九霄云外。
中国人民大学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对违反考场规则和考试纪律的学生作出处理,既是维护考试的公平公正,也用实际行动为考生们上了一堂规则课。对于志在学法的考生而言,本来就更应该明白公平的意义,更应该懂得遵守规则的价值。法学院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很多人都从事和法律相关的工作。如果自身都缺乏规则意识、规矩意识,缺乏守法意识,又拿什么来守卫公平正义?
规则是一种硬约束,大家都应该遵守。不仅是考场、不止是考生,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规则意识。遵守规则其实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无视规则,到头来吃亏的只能是自己。
官方已回应,“规则”不容践踏
此次取消考试成绩的考生都是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律(非法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复试当中被取消成绩的,法律(非法学)硕士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学历?这个硕士学位是专门针对本科阶段非法学专业的学生报考,也就是说本科阶段没有学习到专业系统的法律知识,在升学时想吃法律饭的那部分学生。
官方回应说得很清楚,也跟网友们的猜测一致,是有学生在微信群当中询问提前参加考试的考生复试的相关问题,结果这个可爱的学生也就把复试消息透露到了微信群当中,并且讨论的十分火热。
但是,考生在复试之前都会签署《诚信承诺书》,并且中国人民大学也有自己的《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考场规则》,这其中都明确说明了“考生在复试期间不得录屏录音录像,考后不得向他人透露招生考试内容,不得将试卷、答卷和考试内容以任何方式(微信等)转发亲属或他人。”
可以说,透露复试信息以及询问信息的这些考生都是在玩火,终究是烧了自己。毕竟你们是在挑衅中国人民大学的法学院,我国法学高等教育界的泰山北斗。
毕竟“规则”不容践踏。
举报的学生如何了?
原本在微信群里私下交流,根本不会传到学校层面。但是,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有学生就将微信群里的聊天内容完完整整地截图举报到了中国人民大学。这一下让多位初试415分并列第一的考生,复试直接获得了0分,很多初试垫底的考生获得上岸的机会。
对于个人来说,举报的这名同学,在网友看来是存在一定私心的,有一些不讲道义,但是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违纪的考生是在践踏学校的规则,做规则之外的事情,说得难听一点就是剥夺了其他考生平等入学的机会,无论是对于他还是其他没有参与的考生都是不公平的行为。因此,举报是自己追求平等的一种手段,可能对于学生而言也是唯一的方式。
对于大的社会环境来说,此次泄露复试内容的事件没有被发现,是不是研究生的复试会被广大人民群众打上不严谨的标签,尤其是法学界“五院四系”当中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本身就是法学界高等教育的培训基地,自己的研究生复试都不遵守规则,那么法学是不是就成了一个笑话。
写在最后
举报这次事件的学生,老吴觉得是有功的,虽然复试的题目不尽相同,泄露也许不会影响大局,但是从整个研究生复试的严谨程度和考生的心理状态来看,没有足够的正面对待研究生复试,《诚信承诺书》似乎在他们眼里也只是儿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