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战国时期的赵括。赵括是赵国的将门之后,他的父亲赵奢是战功累累的大将军。赵括也是从小熟读兵书,对于军事理论常识他虽然能够侃侃而谈,可是却并没有实战经验,只知道纸上谈兵。也正是因为如此,在长平之战中赵括败得惨烈,连累了四十多万赵军为他陪葬。
纸上谈兵的典故最早出自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典故主要讲述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就接触各种各样的兵书,在父亲的影响下,他也对军事理论烂熟于心。不过赵括因为没有怎么上过战场,而不知道如何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实践之中。
纸上谈兵主人公介绍

赵括是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的儿子,他自幼熟读兵书,对军事兵法十分了解,关于军事方面的辩论无往不胜,但他父亲却知道他不过是纸上谈兵,真去带兵打仗必输无疑。
赵奢去世后,秦军与赵军对战,廉颇指挥赵军抵抗,秦兵拿他无可奈何,于是放出谣言,说己方最害怕赵括将军,赵王受到蒙骗,立马用赵括替代廉颇,结果死搬理论,导致赵军全军覆没,自己也死于秦军箭下。
赵括的惨败让他贻笑千古,如今人们也习惯用“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来形容空谈理论却不能解决现实的问题。
纸上谈兵近义词有坐而论道、言之无物、夸夸其谈、华而不实、画饼充饥、望梅止渴等,反义词有言之有物、身体力行、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坐言起行等。